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聚焦

《人民法院报》头版头条报道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人民法院经验做法

来源: 人民法院报 2024-05-14 17:51
分享 打印】 字体: 【放大 正常 缩小

近日,《人民法院报》头版头条刊发《司法建议“小切口”,为民司法“大文章”》,介绍了山西法院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的工作实践。其中,着重报道了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,积极探索延伸司法职能新抓手,推动社会管理创新,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。

文章节选如下——

一纸建议,牵动着3万户居民的心

每一个司法案件都是映射社会的一面镜子,牵动着人民群众感知社会治理效能的“末梢神经”,尤其是数量逐年攀升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,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。

“我在自家车位上安装充电桩,为什么不行?”太原的李女士购买了一台新能源汽车,为了便于充电,准备安装一个充电桩。电力部门告知她必须提供物业允许安装的证明材料,然而与物业沟通时却遭到了拒绝。

“小区建设时还没有发展新能源汽车,没有考虑小区电容量,安装充电桩存在安全隐患。”物业公司负责人张国春也讲出了物业的理由。

多次协调无果,李女士将物业公司起诉到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人民法院。

承办法官陈赟受理这个案子后,多次深入小区走访,了解到案涉物业公司服务57个小区,住户约3万多户,申请安装充电桩的需求并不是个例,很多业主都在关注着这个案子的处理结果。

为了实质性解决问题,法官多次组织李女士、物业进行调解,综合实际电容量、消防条件等因素,协商物业在小区公共区域为李女士提供固定充电装置,解决了李女士“充电难”问题。李女士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,主动撤诉。

李女士的问题解决了,其他业主的“充电难”问题怎么办?陈赟说:“充电设施建设作为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的标配,业主提出要求安装充电桩,物业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,无正当理由不得加以阻挠,应予以配合。”

于是,法院向物业发出司法建议,建议其完善物业管理职责的履行,在符合政策和办理条件的情况下,为充电设施建设提供便利,积极配合开展此类纠纷诉前联调,推动纠纷源头治理。

“司法建议帮助我们改进了物业服务。”张国春说,“收到司法建议后,我们立即制定了充电桩安装方案并提请集团公司审批,目前已在57个住宅项目推广实施,妥善解决3万余户业主的汽车充电问题。”

通过个案办理有效延伸到社会治理,凝聚着法律智慧和经验的司法建议可以看作是一剂“良药”。

2023年6月,《山西省电动汽车充(换)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》实施,规定在既有车位安装充(换)电基础设施,按一般电气设备安装管理,可不办理项目备案。进一步规范了充(换)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。

一次能动履职,一纸司法建议,不仅找准了症结、定分止争,而且回应群众所需,促进基层善治,在法治轨道上明规则、破难题。

“法官就要通过办案多关注、多思考,敏于发现案件背后的深层社会治理问题,针对性地提出司法建议、工作意见,主动融入、促进国家和社会治理。”陈赟欣慰地说,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办法,让老百姓新能源汽车‘充电难’问题在法治层面得到了有效解决。”

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认为:“法官将对个案的处理延展到对民生的关注,提出司法建议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,有力推动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落到实处。”

今年1月24日,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“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”宣传活动评选结果揭晓,该案成功入选。



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

上一条
下一条